一、9月历史同期降水分布特征分析
图1 1971-2000年9月月尺度降水分布特征,气候态(左上)、标准差(右上),(来源:国家气候中心http://cmdp.ncc-cma.net/climateCharacteristics/pr_month.php);1961-2010年9月日降水极端值分布(下)
从9月平均总降水分布来看,9月强降水主要有两大区域,一是华南地区,平均总降水量大于100mm,其中华南沿海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mm左右,局地可达300mm;二是西南地区,包括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西南部等地,大部地区平均总降水量在100~200mm之间。除西北地区西部、内蒙、东北西部的部分地区平均总降水量不足50mm外,其余大部分地区平均总降水量在50~100mm之间。9月极端日降水在华北、东北东部、西北地区东南部以及南方大部分地区均可超100mm,其中四川盆地东部、陕西南部、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、华南大部、云南部分地区等地极端降水量在200~300mm之间,部分地区超过300mm,广东沿海、海南均超过400mm。
图2 2014(上)、2015(中)、2016(下)年9月降水分布(左)和降水距平(右)
近三年的总降水量和降水距平分布显示,我国西南、华南地区9月的降水均为负距平;江南北部、江淮多正距平。
9月历史同期模式背景误差分析
2.1 定量降水预报评分
对2014-2015年9月预报员、EC和T639模式定量降水预报进行检验。从整体上看,2016年各个量级的24h定量降水预报评分均明显高于另外两年,其中2016年预报员暴雨评分达到0.29,大暴雨评分达到0.186。2016年的总暴雨站数、暴雨总雨量也均明显高于2014年和2015年。2015年各项评分为三年以来最低。
具体分析24h暴雨预报评分情况显示:EC模式的暴雨评分均高于T639;预报偏差和空报率、漏报率相对较小,只有2015年预报偏差较T639模式略大。预报员QPF的TS评分在两家模式均有所提高,但也牺牲了预报偏差和空报率,漏报率较两家模式要低。暴雨预报评分的年变化显示,两家模式均在2016年具有较好的表现,总评分明显高于2014和2015年;2015年无论是预报员还是模式,各项评分均为三年来的最低。预报员的预报评分在过去三年较模式提高明显,其中在2016年较EC模式的改进率最为显著,达到19.9%。
表1 过去3年(2013-2015年)08时次24h预报时效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员和模式TS评分
图3 过去三年(2014-2016年)预报员和模式暴雨24h时效预报TS评分(左上)、偏差(右上)、空报率(左下)、漏报率(下右)
表2 过去3年预报员24h时效暴雨预报相对模式(EC和T639)的技巧评分和改进率
2.2 环流形势和要素预报误差
9月500hPa高度场误差主要位于北方地区,平均环流形势比较平直,高度场误差不大,主要存在与副高北侧西风气流中;对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预报误差较小。
图4 9月500hPa平均高度场(等值线)和平均绝对误差(填色) 2014年(左上)2015年(右上)2016年(下)
2014年的误差在内蒙中西部、广东南部以及南海;2015年误差在内蒙中西部、江淮东部、江南东北部比较明显,华南南部和南海上的风场误差较小;2016年预报误差与2014年类似,误差范围较13年略大。
图5 9月850hPa平均风场、500hPa平均高度场、850hPa平均风速绝对误差2014年(左上)2015年(右上)2016年(下)
过去3年9月的850hPa比湿平均绝对误差显示:9月,除了在江南东北部、江淮东部等地比湿误差较大外,我国东部其它地区比湿误差均较小;2016年比湿误差较前两年大。
图6 9月850hPa平均比湿(等值线)、850hPa平均比湿绝对误差2014年(上)2015年(左下)2016年(右下)
三、历史同期主要降水过程空间检验分析
2013-2015年9月共出现13次暴雨过程(表1),根据每次过程的雨带位置和降水特点,选取3个代表个例,对EC模式24h降水预报的空间检验和天气学检验情况介绍如下:
2013年9月22-24日,受台风“天兔”倒槽影响,江南、华南、江淮东部、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。EC模式对大雨量级降水的落区预报与实况较为接近,对暴雨量级降水落区预报较好,但降水强度明显较实况偏弱,暴雨范围偏小。对流层低层风场检验显示,EC模式对台风倒槽位置预报较好,但是对倒槽北侧偏北风预报明显较实况偏弱,倒槽北侧有东部回流冷空气并入,对冷空气强度预报明显偏弱,因此造成强降水范围偏小,强度偏弱。
图7 2013年9月25日24h大雨(左上、填色:预报连续雨区,等值线:观测连续雨区)暴雨(右上)模式36h预报空间检验,24日20时24h预报天气学检验(填色:24h预报和EC零场风速大小偏差,风向:EC零场相应高度风速,等值线:EC零场500hPa高度场)
2014年9月15-19日,受台风“海鸥”和低层切变线影响,华南、西南地区东部、黄淮、江淮等地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。EC模式对大雨量级降水的落区预报与实况较为接近;对暴雨量级降水落区在云南东部、贵州西南部、广西西部预报较好,在四川、重庆以及安徽北部等地出现漏报。对流层低层风场检验显示,EC模式对台风倒槽位置预报较好,但是对倒槽东北侧偏东南风预报明显较实况偏弱,倒槽西北侧有北方冷空气扩散南下,但模式对偏北风预报偏弱,因此造成在四川等地降水量级预报偏弱。对黄淮南部的冷式切变线,EC模式对切变线位置把握较好,但是对切变线南侧西南风风速预报偏弱,导致上述地区暴雨量级降水预报偏弱。
图8 2014年9月18日24h大雨(左上、填色:预报连续雨区,等值线:观测连续雨区)暴雨(右上)模式36h预报空间检验,17日20时24h预报天气学检验(填色:24h预报和EC零场风速大小偏差,风向:EC零场相应高度风速,等值线:EC零场500hPa高度场)
2015年9月29-30日,受台风“杜鹃”影响,福建东部和南部、浙江东部、江苏东南部、上海、广东东北部等地出现暴雨,其中福建东部、浙江东部等地出现大暴雨。对于福建大部、浙江南部和东部、上海、江苏东南部等地出现的大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,两家模式都低估了浙江北部的降水强度,对福建地区的暴雨量级的降水预报,EC模式预报范围略大,总体预报效果较好;而对于江苏南部强降水预报,EC模式降水强度预报偏弱。对29日20时华南东部沿海的台风850hPa环流预报, EC模式预报对风场预报存在一定偏差,反映在对台风第二象限(西北侧)风速预报偏小,这可能是对浙北降水预报估计不足的原因之一。
图9 2015年9月30日24h大雨(左上、填色:预报连续雨区,等值线:观测连续雨区)暴雨(右上)模式36h预报空间检验,29日20时24h预报天气学检验(填色:24h预报和EC零场850hPa风速大小偏差,风向:EC零场850hPa高度风速,等值线:EC零场500hPa高度场)
四、主要结论和讨论
(1) 9月强降水主要位于华南和西南地区,平均总降水量在100~200mm之间,局地超过200mm。极端降水量在四川盆地东部、陕西南部、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、华南大部、云南部分地区等地超过200mm。近三年的9月总降水量和降水距平分布显示,我国西南地区9月的降水均为正距平,在华南南部地区多负距平,江南、江淮多正距平。
(2) 2014年各个量级的24h定量降水预报评分均明显高于另外两年。模式评分在2015年达到三年来的最低点。预报员QPF的TS评分相较两家模式均有所提高,但2015年评分也较低,相较模式而言预报员QPF预报偏差和空报率也较大,漏报率较模式有所改进。
(3) 环流形势和要素预报误差显示:过去三年,500hPa高度场误差主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,对流层低层风场在内蒙古中西部、江淮、江南东北部、华南沿海以及南海和西太平洋上存在较明显误差,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均有明显比湿误差存在。2014年平均环流形势误差相对较低,对流层低层风场在华南以及海上的误差相对较小。
(4) 模式使用建议:
a. 9月强降水主要位于黄淮及其以南地区,系统均比较明显。多为高空槽、低涡切变或热带气旋造成的强降水。EC模式对这些系统造成的大雨落区和强度把握较好,但对暴雨预报强度偏弱1-2个量级(分辨率所限)。
b. EC模式对北方地区高空槽、低层切变线造成的降水过程,雨带位置预报容易偏西、偏北。
c. 对高空槽、西南涡降水过程,模式对雨带位置预报易偏西、偏北,由于低层风场预报偏弱,暴雨落区预报范围显著小于实况。
d. 对有明显冷空气参与的热带气旋降水过程,EC模式对落区位置把握较好,但降水强度明显偏弱1-2个量级。
参考文献:
1.聂高臻,何立富. 2013. 2013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.气象,39(12): 1663-1670
2.周冠博,张玲.2014.2014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.气象,40(12):1558-1564
3.王皘,高拴柱. 2015. 2015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.气象,41(12):1562-1567